查看天气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最新动态

非遗传承|声声锣鼓,浓浓的土家风情

来源:本站  时间:2023-03-01

图片

断头锣鼓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极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锣鼓艺术,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起来了解土家“断头锣鼓”吧~


起源



起源传说

传说土家人都非常崇拜春秋战国时的民族英雄巴曼子将军。巴将军为国镇守边疆,时下内乱,巴国援军未至,求助楚国派兵平息了叛乱。楚国使臣要求割让三座城池作平乱军费,巴将军曰:“宁可割头,不可割城失地。”说完便拔剑刎首。楚国使臣提着巴将军的人头回去交差,楚王感动,厚葬巴将军的人头。巴国痛失英雄,隆重安葬了巴将军的身躯,举国鸣锣致哀。石柱土家人崇尚英雄壮举,整日不断打奏断头锣鼓,为巴将军招魂致敬。

土家断头锣鼓传扬的是报国忠魂,敬重之音。


“断头锣鼓”

土家人平时打锣鼓称为耍锣鼓,耍锣鼓的曲牌由头子引子尾子三部分乐章组成,每首曲牌的头子、尾子都相同,只有中间的引子不同。

图片

土家人打锣鼓不打千篇一律的头子和尾子,开门见山地直打中间的引子。鼓师鼓锤作指挥,乐手据鼓手动作切换曲牌,可连续不断地打奏数十首曲牌,变化莫测,引人入胜,这种去头掐尾的打法人们美其名曰“断头锣鼓”。


演奏



演奏班子

土家人平时打锣鼓称为耍锣鼓

耍锣鼓班的乐器有

鼓、大锣、小锣(又叫马锣)、钹共四件

合称为四件套锣鼓班

图片

有的加了一个大马锣演奏

叫五件套锣鼓班

图片



演奏技法

石柱土家断头锣鼓结构简炼,鼓师用鼓槌动作告明曲牌的名称,通过短暂的“过桥”,连接两个曲牌的转换交替,变化多样,组合紧密。


如鼓师把一对鼓槌放在鼓面上

左手鼓槌往前走、右手鼓槌往后拖

即为“扯转子”

过渡音节为

“壮丑当丑弄丑壮弄”(锣鼓经)

图片


又如左手鼓槌在左边立起

右手鼓槌架在左手鼓槌上形成十字形

便为左靠

过渡音节为

“弄弄弄丑弄弄丑弄壮丑弄”

图片


这种由鼓师动作发起打的引子有近百首,演奏突出鼓师的指挥地位,鼓师的动作简洁精炼,短暂的“过桥”跌宕起伏,其表现手法更适用于民间的斗锣形式,既有耍锣鼓的遗存,又丰富了耍锣鼓的风格,给人臆想、耐人寻味、使人赞叹。